1914年,袁世凯在权力的操控之下,首先使约法会议通过了《中华民国约法》,旨在替代原有的《临时约法》。这一新法案使得大总统的权力大幅增加,赋予了他更为广泛的权威。随后,袁世凯又操纵约法会议,修改了《大总统选举法》,将大总统的任期从五年可连任一次改为十年且可以无限制连任,甚至下任大总统的候选人也由现任大总统自行提名。这样的安排让袁世凯不仅能够出任终身大总统,更能在未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继任者,其权力几乎与皇帝无异,着实令人瞩目。
然而,尽管已然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,袁世凯并未感到满足,反而开始策划复辟帝制,谋求亲自登基为帝,并于1916年元旦正式宣布称帝。这一反动的举动迅速遭到了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,特别在南方,护国运动爆发,武装力量开始对袁世凯进行讨伐,连原先支持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内也有不少人公开表示反对复辟。比如,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便对此表示不赞成,冯国璋更是直接发电报表示反对。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,袁世凯的帝王梦仅持续了八十三天,就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,最终在一片责骂声中结束了他的生命。
既然袁世凯已成终身大总统,并具备提名下任大总统的权力,其实他的权力与皇帝并无太大差异,为何还要冒险称帝而自灭前程呢?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。首先,袁世凯的成长过程完全是在封建社会,他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,心中那份对权力和荣耀的渴望使他始终无法满足。对于他而言,成为终身大总统并不足以象征成功,唯有称帝登基,才能真正达到人生巅峰的理想。
展开全文
另外,袁世凯自认为统治中国并不足以满足他的雄心壮志,他期盼自己的子嗣能够长久掌权。尽管《大总统选举法》授权他可以提名下任大总统,甚至可以提名自己的儿子接任,但袁世凯却很清楚,自己的几个儿子并不够出众,若是通过选举,未必能够顺利当选,而且即使当选也难以长久。加之袁家长辈普遍短命,他心中充满焦急,正值五十七岁的他认为自己生命的余年已经不多,来不及为子女铺路。因此,唯有自己称帝,才能确保权力顺利传承给孩子,显得更为稳妥可靠。
此外,虽然袁世凯称帝后遭到了广泛的反对,但在他周边,也不乏希望他进军帝位的人,他们希望借此机会赢得更高的权势。在这些人中,他的长子袁克定尤为积极,实际上他也受到封建帝王思想的深刻影响。袁克定一心自居“太子”,甚至频频劝说袁世凯称帝,号召士人支持他的皇位梦想,甚至不惜伪造《顺天时报》,炮制出一系列支持复辟的文章,向袁世凯展示社会的假象支持。
同时,袁世凯身边的段芝贵、梁士诒等人也急于看到袁世凯登基,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出版当中的权臣,因此他们也积极鼓吹帝制。在这一系列势力的拥簇之下,袁世凯在长时间内产生了自身复辟行为受到众人支持的错觉,坚定了称帝的决心。由此可见,袁世凯之所以在成为终身大总统后仍不知足,想要称帝,实乃是自身野心与外界诱惑共同促成的结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