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365bet手机版客户端

满笺|独行者的自由(杂谈)

满笺|独行者的自由(杂谈)

摘要:人生的本质是孤独的独行。我们从出生到死亡,看似与他人交织,实则悲喜自渡。他人的痛苦于我们只是衣上尘埃,而我们的焦虑同样难被真正理解。人们惧怕孤独,用喧嚣填补空虚,却陷入更深的隔阂。独处是与自己和解的艺术,唯有接纳无人分担生命的真相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成熟,便是习惯与自己对话,在人群中保持清醒,在独处时安享宁静。孤独并非缺憾,而是生命的本质认知,唯有直面,方得自在。

人生的本质,就是一个人活着。这话初听颇有些刺耳,细想却是不刊之论。我们呱呱坠地时孤身而来,撒手人寰时孑然而去,中间的几十年光景,看似与人纠缠不清,实则不过是独行于世的假象罢了。

人们总爱幻想有那么一个人,能分担自己的苦楚,解构自己的哀愁。殊不知,那些自认为撕心裂肺的伤痛,在旁人眼中,不过是衣襟上的一粒尘埃,随手一掸便了无痕迹。我曾见过一个中年男子在酒馆里嚎啕大哭,诉说生意失败的痛楚,周围食客照旧划拳行令,跑堂的伙计绕过他洒扫地面,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。并非人心冷漠,实在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已自顾不暇,哪有余力去承载他人的悲欢?

成年人所谓的孤独,说到底不过是悲喜自渡的别称。这孤独看似囚笼,实则是难得的自由。不必迎合他人的期待,不必解释自己的选择,在自己的天地里,你就是至高无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。我认识一位老画家,独居郊外破屋三十年,每日与画布颜料为伴。有人问他是否寂寞,他反问道:"你可曾见过独行的鹰感到寂寞?"这大约便是孤独的真谛——不是被世界遗忘,而是主动选择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。

父母会先我们而去,兄弟姊妹各有家室,朋友聚散无常,就连枕边人也未必能白头偕老。人与人的缘分,说到底都是萍水相逢,迟早要各奔东西。有个妇人每日清晨都要给亡夫的照片上香,二十年如一日。邻居说她痴情,我却觉得她未必不是在祭奠那个曾经与丈夫共度的自己。人终究要独自面对记忆,面对时间,面对死亡。

现下的人总害怕孤独,用各种喧嚣填满每一寸寂静。手机片刻不离手,社交软件刷个不停,宁可参加无聊的聚会也不愿独处一室。这倒让我想起地铁里常见的情景:人们摩肩接踵却各自盯着方寸屏幕,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。这种虚假的热闹,比真实的孤独更令人窒息。

压力人人都有,却各不相同。试图让他人理解你的焦虑,如同要求鱼理解鸟的恐高。办公室里那个总是抱怨房贷的同事,永远不会明白你为什么为了一首老歌泪流满面。人心之间隔着厚厚的肉墙,再强烈的共鸣终究只是回声。认识到这一点,反而能获得某种释然——既然无人真正懂得,便也不必费力解释。

展开全文

独处的能力,实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艺术。深夜独坐时,那些白天被压抑的念头都会浮出水面。有人因此崩溃,有人却在这静默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。记起某个失眠的雨夜,我忽然明白那些辗转反侧的时分,其实是灵魂在与肉体进行最坦诚的对话。
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在这趟注定孤独的旅程中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学会在独处时不感到寂寞,在人群中不迷失自我。所谓成长,不过是逐渐习惯与自己促膝长谈的过程。当你能平静地接纳这个事实——没有人能完全分担你的生命之重,你便获得了真正的成熟与自由。

毕竟,人生的本质,就是一个人活着。这既非悲叹,也非抱怨,而是一个清醒的认知。认清了这点,反而能在茫茫人海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海域。

作者简介:满笺,本名付志国。资深媒体人,知名学者、作家,中国作家协会·作家网「会员」。

来源:人文中国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